查看原文
其他

在城市里种一片可以吃的森林 | 西雅图的梦想家园

2016-10-13 联合新闻网 有机会网

文章来源:联合新闻网
作者:章凯闳

【摘要】西雅图的必肯食物森林,是全球首座建在城市里的“公共食物森林”。和普通农田不同,食物森林里有多种不同层次的植物共生。这里由义工自发维护,每个人都可以来免费采摘自己需要的食物,如同植物间共存互补,必肯食物森林里的西雅图居民同样互相照映,森林与人成了彼此间,最生动的隐喻。


△ 食物森林中有聚会亭,是都市居民的情感交流中心。 图/必肯食物森林提供

如果今天给你一张白纸,请你画出一座梦想家园,那它会是什么样子呢?

六年前,贾桂琳葛枚(Jacqueline Cramer)与格兰赫里希(Glenn Herlihy)在一堂朴门农艺课程(permaculture),也遇到了这问题。但有趣的是,他们的答案里,既没有豪宅、家庭剧院,也没有一架私人喷射机。整张纸上,只见一条条蜿蜒的自行车道,以及密布在车道两侧,结满果实的茂密树林。赫里希说,“我们俩把它取名叫:梦想地图(The Dream Sight Map)。”

当年,他们两人拿着这张“梦想地图”,问西雅图市政府,能不能把公园旁的一块约三个足球场大的毗邻地,借他们圆梦?只可惜,那天他们吃了个闭门羹。

但谁也没想到,如今他们会在那块地上,与上千名的志工,一同打造了西雅图的骄傲:全世界第一座的公共“食物森林”:必肯食物森林(Beacon Food Forest)。

可以吃的森林? 两位朴门人的都市实验

有些人一听到环保分子,心里可能会想到激进抗争,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言论。但葛枚与赫里希,完全不会给人这份印象。相反的,你会发现,他们总是能展现幽默,逗得身旁的人笑开怀。而他们之间一搭一唱的绝佳默契,也让人惊叹不已。若去除掉外貌与声音特征,你搞不好会觉得这两人是对双胞胎。


△ 美国西雅图市食物森林创办人Jacqueline Cramer女士(右)和Glenn Herlihy先生(左)。 记者陈易辰/摄影

“我们拥有相同的价值观。”葛枚这句话不需要多作解释,身旁的人立刻就点头如捣蒜。而他们口中的“价值观”,就是指朴门农艺的三大生态伦理:保护地球、照顾人民、共享多余。

这三个概念看似天经地义,实际上在都会区里,却很难三个愿望,一次满足。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赫里希举例,像许多社区花园(Community Garden)为了美观,大规模种植单一种景观植物,又为了让植物定型,而修剪掉分岔枝叶。这些行为既不自然,又浪费资源,更重要的是“它们还不能吃。”

因此,两人开始构思,如何在一座城市里,既保护自然资源,又能兼顾全人类的利益?他们的答案是,在西雅图市立杰弗森公园(Jefferson Park)旁,约三座足球场大小的毗邻地上,种一座可以吃的森林。

六年前,西雅图市政府收到这项提案后,告诉两人,“你们需要更多的人,更大的声音。”使得两人立刻了解到,这场都市实验的下一个目标,是要让自己的梦想,变成西雅图的梦想。

搜集梦想拼图 要让一块地实现百种城市憧憬


△ 西雅图食物森林开放人们自由种菜、采收,共享食物资源。 图/梧桐环境整合基金会提供

号召群众本不是件容易的事,但在西雅图可说是难上加难。由于西雅图是美国的移民大城,当地的人种、语言与文化都十分复杂。“我儿子上的小学里,学生说的语言就有五十种!”赫里希说。

他回忆,三场说明会,来了各种不同年龄、语言、肤色、信仰的人,虽然彼此的意见不同,但人人都有自己的城市森林梦。活泼、外向的居民纷纷举起手,高谈阔论自己的建言;害羞、内向的民众则拿起笔在张大白纸上,用书写、绘画表达无声的好点子。

食物森林的前卫概念虽不易传递,但两人一步一脚印,度过一千个日子后,搜集到四百位居民的联署。当初两人的梦想地图,直至2012年时,已是张乘载数百人的憧憬蓝图。


△ 葛枚、赫里希与在地居民在西雅图市立杰弗森公园旁的狭长毗邻地上,建置必肯食物森林。 图/必肯食物森林提供

而这份联署数字,不仅使西雅图政府点头了,还给了一笔十万美元的补助经费。

藏着大学问的森林生态系

有了地、有了钱,但居民的圆梦之路才刚启程。除了最初的整地、制作土壤、建立浇灌及排水系统之外,葛枚与赫里希的经验告诉我们,看似杂草丛生的森林,里头是井然有序的生物逻辑。


△ 必肯食物森林仿照自然森林,利用植物原有的高低落差,在小小一块地上,种出人工植物群落。 图/必肯食物森林提供,原绘者:葛拉汉·柏内特

所谓森林,总不可能是一种植物。植物群落可是空间收纳王,从高十八尺以上的大乔木为中心,旁边环绕着小乔木果树以及野莓灌木丛,脚边则是香草、蔬菜,蹲低身躯、触摸土地还能发现密布的地被植物与蕈类,最后可别忘记地底下还藏着根茎作物等宝藏。

神奇的,不只是善用空间的森林层次。必肯食物森林里的每个植物成员也都有一份独家使命。

例如,乔木的巨大“顶蓬”可阻挡住强烈的阳光,保存了森林的水分,果树落叶则是土壤之外的养分来源之一;还有可以固氮、制作肥料的豆类植物,和身为分解者的蕈类,形成一个天然的生态系。志工们还会定期释放“授粉者”本地瓢虫、蜜蜂,让森林得以繁衍后代。

其中,整座食物森林种最多的是各种莓果:蓝莓、黑莓、蔓越莓、覆盆莓......让人不禁会问,这些数不清的“莓”,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生态功能?答案是:只因为社区居民太爱吃浆果了。

赫里希说,为了传递必肯食物森林里头的生态知识,他们也依照学校的人口调查,选出五种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:英文、中文、西班牙文、索马利亚文以及越南文,把它们通通放在境内所有的解说广告牌上,供民众参阅。


△ 秉持着自然农法,一座年轻的食物森林,逐渐在西雅图市里成长茁壮。 记者林伯东/摄影

从种下第一棵树至今已三年,原先眼前一片荒凉的草地,现在已是一片茂绿的年轻森林。但在必肯食物森林里茁壮的,可不只是绿意盎然的生机,还有西雅图居民间的团结心及认同感。

多元与共享的实践地 食物森林里人人都获益

“壮大食物,壮大人民。(Grow Food, Grow People.)”这是必肯食物森林的标语。如同高矮胖瘦的植物,在森林里各司其职,必肯食物森林的志工们,也是如此。

世代之间,老人贡献智慧,壮年人执行劳力,孩子们则负责当知识载体,准备在未来扛起责任。而专业之间,必肯食物森林不只需要园丁、树艺师、木工......也需要喂饱群众的厨师、帮大家照顾小孩的保母,以及在劳动结束的食物派对上,演奏非洲鼓的乐手。

甚至,赫里希分享,必肯食物森林也曾邀请对未来徬徨的少年,跟着社区里的木工、景观设计师工作。藉此让青年习得的一技之长,找回劳作热忱。


△ 在必肯食物森林里,不论男女、老幼,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得以贡献之处。 图/必肯食物森林提供

除了世代、族群多元之外,另一项必肯食物森林的特色就是共享。意思是不管你是谁,只要你需要食物,不论是树上果实,还是地上的香菇,通通都免钱。唯一的规则是,“别摘光,为别人留一些。”

听赫里希说,过去还曾有游民来这里采了蔬菜,就在公园旁卖了起来。居民的反应却是,“看来,我们需要种更多。”只因为在他们心中,“分享并不是一种等价交换,而是无私的精神。”

如同植物间共存互补,必肯食物森林里的西雅图居民同样互相照映,森林与人成了彼此间,最生动的隐喻。

这项好康传的很快,据统计,必肯食物森林至今每周固定有30至50位志工,六年下来则累积破千人数的志工群。

有人问,这么多人、这么多种声音,难道不会让所有事情越变越复杂?赫里希只说,如果今天食物森林里有人想做不一样的事,我们会拿出工具,并告诉他,“你来当领导人,由我们来帮你。(Be a leader, and let us help you.)”

他强调,必肯食物森林不属于任何个人,应当让所有人能在此自由筑梦。多元、共享的精神,在这儿,不只是标语。

葛枚与赫里希的话里,充满乌托邦式的理想。听起来很不真实,但事实是,执行下来的成果惊人。举例来说,西雅图市政府要求必肯食物森林志工每年要付出五千小时的工时,作为租地、补助经费的代价;而去年统计,志工工时直逼一万小时。更重要的是,食物永远都有剩。

“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可以成真?”我忍不住问。赫里希回答,“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成真,这一直是个实验。”他停顿一下后,继续说,“这场实验是可能失败的。但我们知道,若我们不试,就一定是失败。”

为何同样是免费,必肯食物森林里没有常见的熬夜排队、抢购一空的景象?或许是相对于个人的无底贪婪,群体共享的概念,反而让人与人之间,多看见彼此的辛劳。因此在拿取食物时,也就能多节制点欲望,怀有感恩之心吧。

而正当我们还徘徊在人性挣扎时,西雅图居民正开始筹划下一步,准备扩建自由耕作区、孩童游憩区,以及野生动物保留区。

承认吧,这也是你、我的梦想

六年来,居民圆了梦,都市多了点绿意,政府也博得满堂彩。赫里希说,必肯食物森林计划里,只有一群人在抱怨:想搬来必肯食物森林附近的人们。因为周边的房价,涨了。


△ 社区居民共同参与,在食物森林圆了自己种菜的梦想。 图/必肯食物森林提供

“我相信这也是你们想要的生活。”当赫里希语重心长地说出这句话时,我心揪了一下。

他会这么说,不是无来由的。回忆在台湾将近一周的时间,他常会在高级餐厅或大楼走廊,看见一幅幅优美的自然画作或是风景照片。他的疑问是,为什么我们不在生活里多留点大自然,让我们随时去接触呢?

有这个疑问的不只是他。许多人一定有观察到,每当公家机关推出都市畸零地放领时,申请人永远爆满,必须抽签拼运气;而官办园艺课程亦是每开课,必定吸引人潮报名。

“食物不该被金钱控制。”赫里希期望,透过必肯食物森林的故事,人们能了解,食物不该以金钱衡量,因为食物背后,牵动了人与土地,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连结。而当这份关系重建后,人们体会到的快乐与知足,绝对是超越数字的。

“农耕的目的,不是生产粮食,而是帮助人类完善自我。”葛枚则引述日本自然农法创始者福冈正信著作《一根稻草的革命》中的一句话,总结了食物森林背后的价值意义。

在地球另一侧的西雅图,葛枚、赫里希与一群西雅图居民证明了,城市里的食物森林,不是遥不可及的憧憬。

(原文发表于2015年9月)

相关文章回顾




有机是一种生活,独立是一种态度,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。
联系我们
media@yogeev.com(合作)farm@yogeev.com(农场)post@yogeev.com(投稿)

多转发,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,关注有机会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